夏季酷暑來臨,消費者網購生鮮電商的熱情大漲,生鮮電商市場走俏,冷鏈物流將迎來發展利好。
生鮮電商+藥品運輸驅動 冷鏈物流亟待發展
2011年,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僅為10.5億元,到2012年增至40.5億元,同比增長286%,到2013年生鮮電商市場規模為130.2億元,同比增長221%,2014年生鮮電商市場規模為260億元,同比增長100%,2015年市場規模為560億元,同比增長115%。
快速發展的生鮮電商市場,需要冷鏈物流解決生鮮產品質量與損耗的問題。傳統的運輸方式,將導致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變質與損壞,這造成了嚴重的浪費。以水果和蔬菜為例,我國每年約造成1200萬噸水果和1.3億噸蔬菜的浪費,總值至少在100億美元,基于這一現象,冷鏈物流成為生鮮電商的主要物流手段。
除此之外,有些藥品在運輸與銷售等環節中需要冷藏,否在將失去應有的效力,因此也需要冷鏈物流幫助。當前我國藥品冷鏈物流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,亟待改善。具體包括三方面:其一,藥品流通未有整體規劃,從出廠到消費者環節沒有進行全程冷鏈;其二,專業性藥品冷鏈企業數量少,規模小;其三,制冷、冷藏品檢測等技術較發達國家較為落后。
基于以上背景,我國發展冷鏈物流,刻不容緩。
中外冷鏈物流PK 技術是硬傷
我國冷鏈物流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,與有百余年發展歷史的外國相比,我國冷鏈物流還存在基礎薄弱,冷鏈物流體系尚未形成、市場化程度低、第三方物流缺位以及技術劣勢等問題。其中,前幾個問題有望在政策推動下,快速解決,而技術差距則需要長期追趕。
冷鮮產品損耗率、產品冷鏈流通率、冷鏈物流設備規模是冷鏈物流技術的三項基本指標,以冷鮮產品損耗率為例,長期以來,中國冷鮮產品中,果蔬、肉類、水產品流通中的腐損率分別達到20%-30%、12%、15%,因此每年帶來的損失將分別高達4807萬噸、555萬噸和730萬噸。而發達國家農產品的腐損率低于5%,大幅低于中國水平。
中國冷鏈物流建設“技不如人”之處,可見一斑。
兩招出擊冷鏈物流 破除發展瓶頸可期
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《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》指出,近幾年冷鏈物流每年增長速度約為20%,目前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約為1509億元,預計到2020年冷鏈物流市場可迅速上升至4000億元。
總體來看,國內冷鏈物流市場前景美好,但上述發展瓶頸同樣不容忽視。
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,未來繼續發展冷鏈物流,第一需要提升冷鏈物流技術,降低冷鏈物流成本,從而做到在國內各大行業全面推廣。高能效技術產品已成為未來發展主導方向;“互聯網+”時代,冷鏈物流需向智能物流轉型創新節能技術、智能化技術將得到普遍應用;
第二,國家政策需要重點照顧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發展。第三方參與冷鏈物流的程度決定了冷鏈物流的市場化程度:市場化程度越高,物流的專業性越強、冷鏈流通成本越低。目前,國內冷鏈物流政策不斷落地,預計對第三方冷鏈企業將受到重點惠顧,在補貼激勵下,迎來快速發展。